新型城镇化推进综述: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否"落地
2014-12-24 15:05 来源:爱新闻
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否“落地生根”?
—— 作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、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之一的新型城镇化政策,在各地落实得怎么样?如今,16个被督查省份的落实情况已被披露,那么其余省份呢?
记者通过采访发现,这些省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,让农村转移人口享受“市民待遇”;注重“产城融合”,防止“摊大饼”式发展;创新机制,努力破解资金难题。
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享“市民待遇”
安徽蚌埠人潘少飞前年来到杭州店口镇,租了两间楼房,雇了两个人经营汽车配件加工生意,他的孩子和妻子也跟他一起到了店口。孩子目前正在镇里的公办小学上学。
“感觉没啥不一样,本地人享受的政策和服务我们也都享受了,挺好的。”潘少飞说。
根据新型城镇化要求,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,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1亿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扎根。据了解,各地纷纷出台涉及农民工就业培训、住房保障、随迁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。
山东今年出台《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》《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》和《山东省农民工公共服务3年行动计划》,规划2015年至2017年,力争每年对180.7万农民工开展各类培训。
“城镇化不是逼民上楼,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城(资料、团购、论坛)镇化,而不是简单的GDP增长。”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说。
创新机制 破解资金难题
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。如果仅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,不仅不可持续,还蕴含巨大风险。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,不少省份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来破解资金难题。
重庆在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中,探索建立多主体、长周期合理分担改革成本的机制。经测算,改革成本大体由政府、用工企业、社会三方面各承担三分之一,分别分担1000多亿元,并且大部分改革成本并不需要一次性即期支付,是一个10年至15年时间长周期平衡过程,最终可实现成本可控、资金来源有保证。
陕西积极探索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安置。如安康市宁陕县皇冠镇就利用企业和社会资金实施全镇的移民搬迁,把搬出后的山沟建成了旅游景点,现在投资已增加到20多亿元,农民不花钱就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。
“产城融合” 防止“摊大饼”发展
新型城镇化,并不是要大拆大建、盲目设立新城城区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部分省份积极培育小城市,发挥其对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。
在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,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,修建于1498年的广济七孔桥横贯其中,运河两边是古色古香的白墙黑瓦水乡建筑,沿着拱桥两岸延伸,则是御碑文化主题公园、漕运仓储博物馆等建筑。
这是浙江培育小城市试点的一个缩影。自2010年起,至今浙江已经有43个小城市正在发展中。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区域发展处处长胡金生表示,43个小城市着力于让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,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,注重文化共同体的建设。
与此同时,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空城现象,让人们认识到,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,而是产业支撑、人居环境、社会保障、生活方式等由“乡”到“城”的转变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各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更加注重“产城融合”。
在沈阳和本溪中间,坐落着被称为“药都”的沈本新城。从2008年“药都”启动建设以来,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迅速集聚。产业集聚带来人口集聚,沈本新城如今已有10万人口。如今,漫步在20平方公里的沈本新城建成区里,完善的交通路网、规划整齐的住宅小区、现代化的药企厂区交相辉映,供暖供水基础设施完备,一座新城已然成型。
“没有产业的城就是空城,早晚得变成‘鬼’城。”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始杰说。
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、质量不断提高,人们有理由期待,城镇将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、乐业之地。
—— 作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、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之一的新型城镇化政策,在各地落实得怎么样?如今,16个被督查省份的落实情况已被披露,那么其余省份呢?
记者通过采访发现,这些省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,让农村转移人口享受“市民待遇”;注重“产城融合”,防止“摊大饼”式发展;创新机制,努力破解资金难题。
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享“市民待遇”
安徽蚌埠人潘少飞前年来到杭州店口镇,租了两间楼房,雇了两个人经营汽车配件加工生意,他的孩子和妻子也跟他一起到了店口。孩子目前正在镇里的公办小学上学。
“感觉没啥不一样,本地人享受的政策和服务我们也都享受了,挺好的。”潘少飞说。
根据新型城镇化要求,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,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1亿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扎根。据了解,各地纷纷出台涉及农民工就业培训、住房保障、随迁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。
山东今年出台《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》《山东省农民工权益保障3年行动计划》和《山东省农民工公共服务3年行动计划》,规划2015年至2017年,力争每年对180.7万农民工开展各类培训。
“城镇化不是逼民上楼,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城(资料、团购、论坛)镇化,而不是简单的GDP增长。”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说。
创新机制 破解资金难题
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。如果仅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,不仅不可持续,还蕴含巨大风险。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发现,不少省份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来破解资金难题。
重庆在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中,探索建立多主体、长周期合理分担改革成本的机制。经测算,改革成本大体由政府、用工企业、社会三方面各承担三分之一,分别分担1000多亿元,并且大部分改革成本并不需要一次性即期支付,是一个10年至15年时间长周期平衡过程,最终可实现成本可控、资金来源有保证。
陕西积极探索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安置。如安康市宁陕县皇冠镇就利用企业和社会资金实施全镇的移民搬迁,把搬出后的山沟建成了旅游景点,现在投资已增加到20多亿元,农民不花钱就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。
“产城融合” 防止“摊大饼”发展
新型城镇化,并不是要大拆大建、盲目设立新城城区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部分省份积极培育小城市,发挥其对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。
在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,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,修建于1498年的广济七孔桥横贯其中,运河两边是古色古香的白墙黑瓦水乡建筑,沿着拱桥两岸延伸,则是御碑文化主题公园、漕运仓储博物馆等建筑。
这是浙江培育小城市试点的一个缩影。自2010年起,至今浙江已经有43个小城市正在发展中。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区域发展处处长胡金生表示,43个小城市着力于让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,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,注重文化共同体的建设。
与此同时,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空城现象,让人们认识到,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,而是产业支撑、人居环境、社会保障、生活方式等由“乡”到“城”的转变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各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更加注重“产城融合”。
在沈阳和本溪中间,坐落着被称为“药都”的沈本新城。从2008年“药都”启动建设以来,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迅速集聚。产业集聚带来人口集聚,沈本新城如今已有10万人口。如今,漫步在20平方公里的沈本新城建成区里,完善的交通路网、规划整齐的住宅小区、现代化的药企厂区交相辉映,供暖供水基础设施完备,一座新城已然成型。
“没有产业的城就是空城,早晚得变成‘鬼’城。”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始杰说。
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、质量不断提高,人们有理由期待,城镇将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、乐业之地。
版权声明: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